老師規定寒假作業要寫兩封信,一封你愛寄給誰就寄給誰要寄給誰呢?其實我也不知道,應該是純粹就是吐苦水吧?抱怨現在的教育,我稱之為「菁英教育」。

 


 

我不懂為什麼要持續這種教育,這種讓大家都很痛苦的教育

菁英的定義,會考試、會唸書,干菁英何事?如果會考試會唸書就等同菁英,光是台大畢業生每年生產兩千人以上,台灣不過兩千三百萬人民,萬分一比例的菁英似乎有點嚇人。如果這套遴選制度並不能真正找出菁英,那麼我們將名校學生定義為菁英,本身有問題;這些名校學生也沒什麼資格說自己身為「菁英」,因為他們都是透過奇怪的制度成為「菁英」的。(或許說是考試機器不為過?)

我跟我同學聊過「菁英教育」,菁英教育認為我們每個學生都很聰明,但要明白的一點是:不要直接就把書塞給學生,第二點:或許可以不要考試,我相信很多人就跟我一樣,都很喜歡上學、讀書,在學校可以結交很多朋友,可以很快樂,既然是這樣,那為什麼會有最後變成「很討厭學校呢」?正是因為考試,我同學是這麼說的:「我很喜歡來上學,但是一到考試,我就不想來了,想請假。」,這是我輕耳聽到的,出自我同學的口中。這讓我忍不住去想,考試或許是在「揠苗助長」,或許是在澆熄我們對讀書的那份熱誠。我們為什麼就不能像國外一樣,注重才藝,不要只是會讀書,這樣國家以後出職場工作的人都會一樣,久而久之大家根本就只是在互相殘殺,拼了命想要擠進班排前十,這讓我們的童年毀了。我高中得姐姐跟我這樣講:「想要看書,想要做什麼事,趁現在小學趕快去做。因為等你讀國中,你就沒時間了。」,這是我至今深信的一句話。現在的菁英教育等同於決定了我們的命運,不會讀書?那就等死吧,這是小學生對精英教育的解讀。

德國有一個教授,小時候其他科目的分數都很低,但是他物理很好,非常好。如果他今天是生活在台灣,那他就完了,他不會成為一位教授,他就只會痛不欲生,只因他不會讀書,這說明了我們不注重個人才藝,但才藝是能讓人脫穎而出的的一件事。

當我們學生的父母拿到考卷時,看到考卷上的紅色的「89分」時絕大多數父母說的會是「怎麼考的這麼爛?」、「你很笨ㄟ!」諸如此類的話,當然最後自然也會變得很討厭讀書,同時也會讓我們提早體驗到現實的殘酷,這讓我們被迫成長,被迫提早成熟。我們學生只求家長不要再注重分數了,至少再開口說什麼之前,看一下錯什麼題目,說不定自己也不會,別再只是顧著斥責子女了。
我們學生變得很死板,變得心裡想著「只有老師教了我才會」、「要考我才要背、才要讀」,但學生應該是要「我不會,我就要去為老師」、「我要自己去找到答案」、「不是老師教過我才會」,但是現在的教育促使我們擁有如此的想法,但是我們也不想這樣,如果把我們自己比喻成一些正成長的西瓜,那麼精英教育就是強迫我們長成各種不同形狀的容器。

我為甚麼要讀書?因為如果我找到了工作我要離開這個地方,台灣這個正在……我不得不如此形容「腐敗」的一個小島,我是口渴的旅人,而離開這個地方的機會正是我需要的那麼一滴甘露。但我姐姐說的卻是:「她要讀書,因為這樣她以後就能做她想做的事。」,她似乎還不懂現實的殘酷,繼續待在這個地方?那就是自掘墳墓的一個行為。

如果我們持續現在這種「菁英教育」,我們永遠不會進步,應該是說我們台灣永遠不會持續進步,難道我們想要以後一直都是這樣嗎?我聽過我以前的老師說過,台灣以前曾經是全世界第一,難道我們不想恢復昔日的光榮嗎?我們不想東山再起嗎?就這樣放任不管嗎?我們需要的只不過是那些願意站出來改革的人,那些改變教育的人,就這麼簡單。

但這就是我的肺腑之言,相信其他人也有我這種感覺。

看完的建議一下要寄給誰吧WW還在想要不要投稿XD(<<--你太超過囉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*Mia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